受用一生的1个强者习惯(建议收藏)

发布时间:2024-10-02浏览:

01 时间管理——要事第一

有一段时间,老为孩子写作业这件事发愁!!孩子放学回来就想玩,但家长非要孩子先写作业,家里每天战火纷飞。那到底是先让孩子写作业呢?还是先让孩子玩?

我想到了一招,给孩子讲个故事,让孩子自己做主。

以前,有1对兄弟去打猎,发现天上飞过一只大雁,哥哥边搭箭拉弓、边说:“打下来煮着吃!”

弟弟在一旁着急了:“大雁烤着才好吃!”

哥哥转过身说:“煮着好吃,我们煮着吃吧……”

弟弟当仁不让,结果两兄弟吵了起来,于是就去找旁边的老者评理。老者建议:把大雁一分为二,一半煮着吃、一半烤着吃。

兄弟俩都觉得这个办法好,就同意了。但,当他们回到看见大雁的地方时,大雁已经飞走了。

然后告诉孩子,“要事第一”的原则,是不是要先把最重要的事做了,是不是不能像故事中的两兄弟,把“怎么烹饪大雁”当成最重要的事,最后导致煮熟的“大雁”飞走了。

我们“写作业”和“玩”是两件事,一个是先玩,再写作业;一个是先写作业,再玩。完成的顺序不一样,导致的结果就不一样。

如果先玩,就会越玩、越不想写作业(精神状态比较嗨);如果先完成作业、再去玩,就会玩得很痛快,既不会被大人催,自己心里也不用老惦记作业还没写,担心明天老师检查。

其实,给孩子哒哒哒讲完这一通道理后,我自己瞬间有点儿……汗颜!在安排每天做的事情当中,我是不是也要重新分配一下完成任务的顺序,哪些是最重要的、哪些是次要的,哪些要放前面做的、哪些要排在后面?

尤其是,在特定的时间、情境下,应该先集中精力完成哪些事,而不是分不清轻重缓急、过分纠结于次要细节,而忽略了事情的主要矛盾,因小失大、错失良机。

想到这里,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句:分清主次、合理安排行动的优先级,养成“要事第一”的做事习惯。

02 成长不是做加法,而是做减法

我记得,史蒂芬·柯维做过一个装石头的游戏,每一块大石头上面写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,比如”照顾家庭“、”工作赚钱“、”陪伴孩子和家人“、”休闲度假“、”每天读书“……

然后让一位女士,挑自己最在意的大石头,装进有一些小石子的桶。这位女士很快速的就把桶塞满了,柯维在一旁看到:“家庭还没有放进去,不要了吗?”

女士回答:“噢!不……家庭是我想要的……”说着从桶里替换了另一块大石头。

“陪伴……要不要?”柯维又问道。

这时,桶里已经装着“家庭”“健康”“工作”,女士看上去很无奈:“这些都是我想要的,但桶的容量太小,没空间放了!”

于是,柯维说:“要不要……尝试一下另外一种办法?”见女士迅速点头,柯维拿过同样大小的桶,把桶里的小石子倒了出来,示意女士再试。

这次,女士不仅飞快地把想要的大石头都装了进去,还把地上的小石子也塞了进去。原来,实验有一个巧妙之处,先装大石头,再填小石子就会刚刚好。

史蒂芬·柯维说,大石头是那些重要的事,小石子是不那么重要的事。但,生活中我们的很多时间都被小石子占据。

比如,5分钟就要打开手机屏幕,上班第一时间先看热点和新闻,中午吃饭还要趁着来两局游戏,更别提刷短视频、追剧、看直播,每个都不想错过。本来一大片美好时间,看着视频,刷着微博,聊着微信……我们的时间,不知不觉被碎片化切割了。

一边浪费大把时间,一边号召碎片化学习,如同上山搬玉米的猴子,摘了桃子,捡了芝麻,丢了西瓜。当时间被小事占据,重要的事就做不了几件。

柯维说,要事第一。每天先把最重要的事,留最充足的时间保证优先完成,再花一部分精力去做其他小事。这样,我们才能成长。

通常,我们还会以为刷短视频、打游戏放松,但其实这不是滋养大脑,而是消耗大脑。

想想一台电脑,短时间打开很多网页、软件,是不是会变得很卡,降低电脑运转效率。

更别提我们的大脑短时间被加塞大量碎片信息,会让我们的情绪没那么高涨、甚至烦躁,精力状态都不好,又谈何高效学习、高效工作呢!

所以,尽量减少精力,被碎片化小事牵着鼻子走。

  • Copyright © 2024- 小橘子财商网   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晋ICP备2023001988号
  • 联系地址:上海市奉贤区大叶公路8188号8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