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和知识,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,不断吸收着各种新的思想和观点。
然而,很多时候,我们却陷入“思想的巨人,行动的矮子”的困境——我们的思想无比丰富,但行动却迟迟跟不上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
有的人是完美主义者,害怕失败,所以在行动之前总希望能够一举成功,这种心态就会导致在行动前总是犹豫不决、甚至放弃行动。
有的人缺乏坚持的动力,因为很多时候,一项行动需要坚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结果,急于求成的人碰到短期困难、看不到结果就会放弃。
还有的人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,行动的方向就会变得茫然和不清晰,行动就会受阻,也很难长期坚持下去。
相反,如果把过去不断思虑、摇摆的时间,用在真正的试错和实践上,就能够获得真正的改变,而不是仅停留在心里、口头。就像陆游说的: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在参加共读会社群时,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——“参与越多,收获越多”。结果是在过程中一步步呈现的,认真参与,其实过程就已经能收获很多了。
如果“想的多、做得少”,就会让我们错失很多机会,也会让我们的人生目标一直原地踏步。
给大家分享一个获得快速成长的方法,我觉得申克·阿伦斯的这个观点让我很受启发:不是说我们无法从经验中获得成长,而是只有获得即时反馈的经验,才能让我们得到成长,并且可能需要不止一次的经验。
就拿写论文来说,多少大学生头疼的事,归根原因是这个目标很大、很抽象,不好管理。
但如果我们能把一个较大的挑战分解成便于管理的小任务,比如可量化、实际可行动、可衡量,这样就不仅能帮我们更好地完成论文目标,还能获得写论文的大量经验。举个例子:
过去我写文章,获取反馈就很慢,比如一篇五六千字的文章,需要一周才能写完,这次写文章的心得体会,一周才能完成更新,用于下一次写文章中。
现在我学聪明了,把写文章变成写卡片,每张卡片300-500字很容易写完,一天可以写5-10张,在这个过程中,写完一张卡,如果有新的写作细节或体会,再写下一张卡的时候就直接调整、迭代了。
写卡的好处,不仅知道一天完成了多少写作任务,还能收获数10次的反馈,一个月就是300次,一年就是3000多次。
一个是反馈周期被拉长,经验更新就慢;一个是快速获得反馈和迭代,经验更新就快。
相信,不管是写作,还是其他任务,如果能最快的把经验、即时更新到下次任务当中,就能在最短时间内迭代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家经验。
我特别喜欢一句话,叫无反馈不成长。就像流水线工人,一件事做了上千遍,还是只能当流水线工人,而工程师却可以优化流水线工艺,这也是从无数次重复的工作中寻找经验反馈,从而总结出的优化方案。
重复的背后,是对细节的拉满。所以,快速获得成长的真相是,分解便于管理的任务,获得大量反馈,迭代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