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成长抓手(原则),这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能力!

发布时间:2024-11-29浏览:

01 原则,比提升认知有抓手


到底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好呢?

我首先想到的,就是让自己多学东西,然后多成长。但其实,个人发展不是以自我为中心,而是以原则为中心。

在生活中,很多人告诉你,要提升自己的认知,想在职场升职加薪,要提升自己的认知;想让生活一帆风顺,要提升自己的认知;想选一个好点儿的事业赛道,要提升自己的认知......

啥都要提升自己的认知,认知到底该怎么提升呢?我很是困惑!

这时候,又有人告诉你,你要多读书、多出门见人、行万里路,但我天天在公司坐班,下班回家后都已经累趴了,也不想看书,即便看了一些,好像对认知提升也非常有限。
后来看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,我忽然想通了,我们需要的并不是遥不可期、虚无缥缈,又触手不可及的认知,而是一种更具体的做事原则,一种遇到难题能有人回答的指导方法。

认知只能潜移默化中给你陪伴,但原则可以直接告诉你怎么做!

所以,一个人并不需要刻意寻找、提升认知,而是用几个高效能人士的原则、习惯要求自己。

或者看看华尔街投资大师、桥水基金创始人瑞·达利欧写的《原则》一书,他将自己白手起家以来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则,整理成了21条高原则、139条中原则、365条分原则。

原则,是指导行为和决策的基本规则和标准。它们是普遍适用的真理,可以帮助你在面对选择和挑战时做出明智的选择。

古典说:“个人发展要从自我为中心,到以原则为中心。”

原则,是亘古不变的规律。多总结一些工作、家庭、人际关系......的原则,就能解决具体问题,从而促进个人发展。


02 总结规律,比复制成功经验更重要

有两个孩子的家庭,通常都会面临一个问题,教育老大、复刻老二,但老大和老二的性格总不一样,对老大管用的方法,用到老二身上就会失效,这是为什么呢?

史蒂芬·柯维说:“原则不同于实践。实践是特点的行为或行动,在某一情况下使用的实践,未必在另一种情况下适用。就好比父母不能将教育第一个孩子的方法,照搬到第二个孩子身上。”

柯维还说:“实践是个别的、具体的,而原则是深刻的、基本和普遍的。原则适用于任何人、婚姻、家庭、公有及私有机构。如果我们把原则内化为习惯,就能够用不同的实践方法应对任何局面。”

简单理解,就是因材施教的方法,不是直接复刻过去的成功经验,而是把经验总结为原则、把原则内化习惯。

我也有两个孩子,过去我还以为把老大教育的好,就可以把用在老大身上的方法,直接套到老二身上,这样可以省心、省力;一个老师教育出一个好学生,就可以把这个方法复用到其他学生身上,这样就可以名扬万里......好像我想的也有点儿天真!

过去成功的经验,往往具有偶然性和独特性,每个孩子的性格、条件、理解、习惯都不一样,用同一套方法施教不同的孩子,产生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。

但好在,我们还可以总结出一些普适的原则,比如每个孩子应该学些什么、怎么学效果才好等等。

说到这里,因材施教的方法其实也能用到我们自己身上。

就比如每次和一个客户沟通完,总结自己做的好的地方、做的不好的地方,提炼出一些沟通原则,这把这些原则刻意练习,成为我们的销售习惯,说不定就能业绩长虹。

就像我喜欢写作,就可以把每次写作的心得和体会记下来,总结出一些利于写作的规律,用在后面的文章创作中,做到一通百通。

原则具有普遍性,而时间具有特殊性,二者兼顾的效果才好。就像《毛选》里讲,理论指导实践,实践完善理论,做到知行改良、知行合一。


  • Copyright © 2024- 小橘子财商网   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晋ICP备2023001988号
  • 联系地址:上海市奉贤区大叶公路8188号8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