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01 懒得动的原因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和知识,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,不断吸收着各种新的思想和观点。
然而,很多时候,我们却陷入“思想的巨人,行动的矮子”的困境——我们的思想无比丰富,但行动却迟迟跟不上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
有的人是完美主义者,害怕失败,所以在行动之前总希望能够一举成功,这种心态就会导致在行动前总是犹豫不决、甚至放弃行动.
有的人缺乏坚持的动力,因为很多时候,一项行动需要坚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结果,急于求成的人碰到短期困难、看不到结果就会放弃;还有的人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,行动的方向就会变得茫然和不清晰,行动就会受阻,也很难长期坚持下去。
相反,如果把过去不断思虑、摇摆的时间,用在真正的试错和实践上,就能够获得真正的改变,而不是仅停留在心里、口头里。就像陆游说的: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在参加共读会社群时,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——“参与越多,收获越多”。
结果是在过程中一步步呈现的,认真参与,其实过程就已经能收获很多了。如果“想得多、做得少”,就会让我们错失很多机会,也会让我们的人生目标一直原地踏步。
02 “先去做”原则
还记得小时候我们都喜欢给自己定梦想,比如长大了我要当科学家、我要当飞行员,其实有梦想不可怕,可怕的是梦想只是梦想。
在《拆掉思维里的墙》中,古典老师说:伟大的梦想不是想出来的,而是做出来的。
古典有个学生跟他过来抱怨说:“古典,我的人生毁了,我只差两分就能上北大,可现在只能在这个烂学校。我永远也不可能变成我希望的精英了,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?“
紧接着这个学生又举例:“你知道这两所大学差距有多大吗?北大有1000万册藏书,我们这个鬼学校,只有不到10万册,完全没办法比。”
然后古典就问:“那你看了几本呢?”这个学生懵了,挠挠头说 :“3本吧。”
你发现没,伟大的梦想并不能帮我们摆脱现状,反而被伟大的梦想定义为——“我是一个loser”。我们定梦想的目标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,反而最后让自己陷入迷茫。
前一段时间我听一个古木家具老板讲,以前我都是做客户喜欢的家具,现在都是做自己喜欢的。
听完我似有感悟,其实我们喜欢什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要有能力喜欢。当你连生存问题都没解决的时候,谈太多梦想、人生意义都会显得很虚,只会让你更焦虑、更茫然,还不如像古典老师说的,先把自己从眼前的这一摊“苟且”中捞出来。
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中提到:你不能只坐在你那里,等着别人为你带来更好的生活,你得起身,为自己去奋斗。
同样,实现梦想是需要主动出击的,而不是被动等待着。
总结一下,远大梦想和人生追求固然重要,但只有更切合实际、能够实现的、触手可追求的梦想,才能帮我们走出困境,也才有机会追求自己喜欢的。